中尉 (古代官制)

漢文帝時以衛尉掌皇宮諸門屯兵,中尉掌京師駐禁軍,至漢代延襲為南、北二軍。漢代,以衛尉統率南軍守備宮城,中尉統率北軍屯衛帝都。
至太初元年(西元前104年),中尉改稱執金吾。王莽時改名奮武,東漢時復稱執金吾。
執金吾秩為中二千石,位比九卿,有兩丞及候﹑司馬﹑千人。屬官有中壘﹑寺互﹑武庫﹑都船四令﹑丞。又式道﹑左右中候及京輔都尉,也與執金吾有相屬關係。
漢光武帝劉秀每到郡國巡視,便派執金吾留守京城﹔明帝東巡,還命執金吾守衛南宮。另外,有時皇帝出行,執金吾率領緹騎﹑步卒組成儀仗和警衛。章帝出巡,曾命執金吾隨行宿衛。
漢代執金吾有時也被委派為將帥而領兵遠征。西漢昭帝時,執金吾馬適建曾率軍討破羌人﹔東漢和帝時,執金吾耿秉還擔任主帥竇憲的副將而伐北匈奴。
東漢末年至漢末三國時代仍存官名,但大多情況僅具備榮譽性職銜。
明孝陵神道执金吾武将
隋時叫做左右武侯。煬帝改為左右候衛。唐龍朔二年,採用執金吾舊名,改稱左右金吾衛,設大將軍、將軍及長史、諸曹參軍,與其他各衛相同。